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像颗害羞的小番茄,扎进爸爸mama怀里 (第3/3页)
色挂断键,屏幕暗了下去,只剩灯光投在作业本上,斜斜一角,像一方不动声色的安静世界。 帐篷布被风拂过时轻微鼓动,像一口温柔的呼吸。 她没有立刻起身,只是抱着胳膊坐在那里,指尖在圆规帽上轻轻转了一圈又一圈,脑袋垂得低低的。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响起,很轻。她没有抬头,就知道是谁。 夜里风冷,徐兮衡已经换了身干净的长袖,身上还带着洗过脸的微微凉意。他走到桌前,弯腰将她水杯里的凉水倒掉,换了一杯温的,再将杯沿擦了擦,这才坐到她对面。 他没急着说话,只是掌心轻覆在杯壁上烘了两下,像是借着水温也在缓缓酝酿着心里那点沉着的情绪。 帐篷外,芦苇叶被风撩得沙沙作响,有些远处的虫鸣也慢慢静了。 过了几秒,他才轻声开口:“讲完了?” 1 “嗯。”萱萱点头,仍然低着头,眼神落在自己画得密密麻麻的辅助线里。 “你们的暑假作业我也看了。”他声音温缓,像夜色一样淡,“你题讲得不错,逻辑清晰,反应也快。” “但你知道吧。”他说着,看向她,“你朋友,其实不是为了数学暑假作业来找你的。” 萱萱默默抠了一下圆规帽子,没有接话。 徐兮衡也不急,他耐心地等了一会儿,才接着道:“有些人说起父母的时候,会有一种……停顿。” “那种停顿不是因为想不起来,而是因为太清楚了,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微微垂着眼,指节在水杯边缘缓缓转了一圈。 “今天他说的那些话,不是为了讲趣事,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逃避更难受的问题。” “你没问他‘你难过吗’,是对的。你让他自己讲完了,就已经够好了。” 萱萱轻轻点了点头,像是终于放下心来似的。 1 徐兮衡将水杯轻轻推到她面前,眼神落在她因为久写数学而红了一圈的指尖上,语气也跟着软下来: “不是每个家庭都像我们这样。”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晚饭后和父母讨论一整天的趣事,也不是每个爸爸都能坐在你对面,安静的听你说话。” 他顿了顿,语气柔和而缓慢,像在引导又像在提醒:“你可以去懂他,可以听他讲、陪他笑……但别急着去替他承担。” “他会长大,他也会想明白,他会自己去面对他的人生。” “你只要记住——有些人,你能靠近,但别替他站在风里。” “你能共情,但别越界。” “更别让你的聪明,变成了他的难堪。” “你是个懂分寸的小孩,我知道你会的。”说到这里,徐兮衡微微笑了一下,“但我就是想提醒你……你在保护别人时,也得记得留一点力气,保护好你自己。” 萱萱缓缓抬起头,看着父亲那双清澈而沉静的眼睛,眼眶有一瞬微微发热。 1 她咬了咬唇,半晌才轻轻问了一句: “你是不是把这些话……也讲过一遍给mama听?” 徐兮衡没笑,只是垂下眼睫,片刻后轻轻摇了摇头。 “她啊——”他低低地叹了一声,语气里带着一点笑,“这其实是她讲给我听的。” “她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搞定,谁也不用教。” 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眼底那点藏不住的温柔早已xiele出来。 夜风轻轻掀起帐篷帘的一角,像是温柔的手指,撩动了沉静的夜。 伏苓就站在那一角光影交织处,悄无声息地看着里面的画面。 男人的背影笔直而沉稳,女孩坐在桌前,微微仰头望着他,那一瞬间,像是时间静止在一帧柔软的胶片里。 “你讲得很好。”徐兮衡说完,转身,就看见伏苓靠在门口,风吹起她的发丝,眼神像月光落在湖面那样柔。 1 他眨了下眼,嘴角轻轻弯起:“你怎么来了?” 伏苓走进来,拉上帘子,走到萱萱身边坐下,像是早就准备好要接住这段对话的尾巴。 她看了看还拿着笔的萱萱,抬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发:“刚刚你说幺幺那段,我听到了。” “……我又说错了?”萱萱小声问。 “没有错。”伏苓轻声道,“你只是还不太明白,有些人讲话不是真的在找答案,他们只是想被听懂一下。” 她顿了顿,看了看她和徐兮衡,才慢慢接着说: “你知道吗,有时候人最需要的,并不是别人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有人告诉他——‘你可以说说看,我听着呢’。” 萱萱低头搅着笔帽,半晌没说话。 徐兮衡走回来,坐在她另一边,扶着她的肩:“我们教你这些,不是想让你变得‘会安慰人’、‘会说话’,而是想让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种伤心和不甘,有些你能懂,有些你永远也无法完全体会。” “可你能做的,是成为一个愿意去理解的人。” 1 “不是总要去解救谁,”伏苓补了一句,“而是,在别人孤独的时候,不推他一把就好。” 他们一人一句,不疾不徐地说着,好像并不是在“教”,只是三个人,在某个风吹进来的夜里,恰好说了一些有人生道理的对话。 萱萱低着头,眼神有点发晃,却又努力想把那些话听懂。 她轻轻“嗯”了一声。 然后下一秒,她悄悄往两人中间一靠,像颗不太好意思的小番茄,悄悄滚进了他们怀里。 伏苓毫不意外地笑了笑,张开手臂抱住她,徐兮衡也默契地搂住她另一边肩膀。 一家三口就这么靠在一起,坐在灯光暖黄的帐篷里。 没有多余的言语,却像把彼此都拉进了一场被温柔包裹的夜。 帐篷外,风穿过芦苇,夜色深沉而柔软,像在轻声祝福这片悄然盛开的静谧与爱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