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章 孔乙己痛悼老佛爷(附彩蛋) (第1/2页)
第五十章孔乙己痛悼老佛爷附彩蛋 就这么又过了两年,到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下旬的时候,从燕京传来了消息,就在本月二十二那一天,慈禧太后死了。 一听到这件事,孔乙己登时五雷轰顶,捶着胸膛痛哭起来:“老佛爷啊,你怎么就这么去了啊!” 顾彩朝望着他这如丧考妣的样子,笑道:“老先生何苦如此,她这么大的年纪,也不算夭寿,怎么难过成这个样子?轻点捶,别把肋骨捶断了。” 看这卖力,敲得那胸鼓砰砰有声的, 孔乙己继续痛哭流涕:“老佛爷没了!大清完了!” 顾彩朝笑着点点头:“原来是因为如此,忧虑大清的命运,不过老先生还是想开些,有些事想拦也拦不住,不如就随她去吧。” 孔乙己眼泪汪汪地看着他,怎么说得如此轻飘飘呢?老佛爷,那是大清的梁柱,如今倒了,大清便也时日无多了,这一口气全靠老佛爷吊着,要说这顾彩朝,毕竟也是大清的人,他这人生的三十几年都是在大清过的,怎么就这样“事不关己”,毫无感触呢? 得说孔乙己这几年,受的刺激着实不小,三年前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就给停了,当时消息传来,自己的那个心情啊,揪心扯肺一样地难受,延续了这么多年的科举,怎么就没了呢?这些年历朝历代,无论是哪个王朝,姓朱还是姓赵,哪怕是姓爱新觉罗,也都要有科举,否则怎么选拔天下的贤才,给他们官做?这是读书人的权利,也是圣贤门下的荣耀,让读书人区别于一般人。 然而却给废除了,当时孔乙己所受的震动,简直仿佛有十个顾彩朝,轰隆轰隆在他身上碾过去,于是他站在门廊下,望着园中的秋雨,视线茫然,两眼呆愣愣地,就在那里出神,从不曾设想过的事情啊,在孔乙己的头脑中,王朝可以更替,虽然并不是经常,但是几百年总也难免这样一回,不过科举就仿佛天上的太阳,永远不会消失的,哪知却没了。 看到他如此失魂落魄,顾彩朝还真不错,过来劝说了几句:“老先生何苦如此难过?那科举废了就废了吧,反正我们也不准备考,它有又或者没有,与我们什么相干?没了倒是更好呢,省心,你前半生吃亏在一门心思望科举,现在它没了,大家轻松。” 孔乙己茫茫然转过头来望着他,所以我这居然是出了一口恶气吗?我反正是考不中,所以别人也都别想考?自己吃不成饭,便索性把众人的锅都给砸了? 到了如今的年纪,孔乙己对于科举已经彻底绝望,虽然在这里吃喝不愁,还能读读书,可是这些年他也没有想着再考科举,离不了顾彩朝的地方只是其一,更重要的一点是,孔乙己晓得自己大半考不上,就像从前一样,假如去了,肯定是要失望而归,那种看榜之后高楼坠落的痛苦实在承受不起,自己这些年如此颓废,也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况且他也已经听说,这几年科举是渐渐地不为人所重了,虽然仍是有许多人在考,但是却也有那心思灵活的人,眼看正路难走,便觅斜径,进那些新式的学堂去读书,办洋务很用得着的,虽然不是正途出身,但是将来也能谋个位置,总算是不愁吃饭,弄得好还能混个一官半职,所以这士人的成色,便渐渐地驳杂了,而科举也有些褪了色。 比如说袁星樨,他就是西学很好,说起世界各国,头头是道,而且还剪了辫子,那一回来这里,脑袋后面就空空的,顾彩朝虽然不像他这么新派,但是对洋人的东西也不陌生,他读的书,中国书和外国书各占一半,古文功底也还行,不过与那些老夫子相比,还是差了一些,孔乙己估算,假如顾彩朝要考科举,只怕也要不中,所以顾彩朝才对于科举不怎样感兴趣,这些年他就没考过一回,因此如今科举没了,他当然是无所谓。 然而自己毕竟与他不同,在科举上,倾注了那么多年的心血啊,可是它如今却废除了,它废除了,虽然是落得大家都没得考,只是眼看着科举被废,孔乙己不由得便感到,这莫非是在嘲讽自己,这么多年来都为了一个行将就木的东西耗尽心力?这让自己怎么能够承受呢?如今恍然回首,简直就是镜花水月,好像一场梦。 因此顾彩朝虽然确实可以说是一番好意,很表示关切的,只可惜这安慰都不是在正经地方。 当时孔乙己就很是难受了一阵,过了十几天才好一些,哪知一事连着一事,到如今老佛爷又死了,这些事情叠加在一起,不由得让孔乙己更为伤痛,一颗心里空荡荡,只觉得四顾茫茫,不知将来会是怎样,反正老佛爷没了,便让他感到,大清也快要完了,这一艘漂在海面上的破船,已经失了掌舵的人,给那风浪冲刷着,不久就要沉没了。 果然不出孔乙己所料,又过了三年,宣统三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大事件,大清国各处纷纷闹起革命来,孔乙己本来以为不过像往常一样,闹过一阵也就罢了,之后还能就这么撑着,哪知到了第二年,年初的时候居然真的改朝换代了,隆裕太后发诏书,小皇帝退位,孙中山当了大总统,建立的新朝叫做中华民国了,因为宣统三年按干支纪年乃是辛亥年,所以大家就都说这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