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露滴明台-肩挑大任 (第1/2页)
“辽州疫情……”崔梓露翻了翻手中的折子,“海王不是才从辽州回来?当时可见端倪?” 海河朔摇摇头:“当时没有,所以怀疑是春日积雪融化,将上游解冻的屍骸的之气从饮水带到了城中,引发的瘟疫。” “是冻饿Si的屍殍?上游有过大批难民吗?” “不是难民,”海河朔沈Y道,“是矿工,上游有壹个矿场,从前被马家寨把持着,劫掠壮丁来开矿、运矿,矿上危险,又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天天挨打,所以矿工Si难者众,马家寨那帮黑心贼只管将屍T胡乱壹扔,也不管下游有没有老百姓。” “马家寨,还在吗?” “寨子已经被剿了,可流寇还在,时不时SaO扰周边,导致大片荒地无人敢去开垦。” 崔梓露露出了壹个玩味的笑:“这下子,根源找到了。海王,您知道,壹个朝廷想要长治久安,和壹个寨子,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壹点,就是在您的地盘上,绝不能有第二家,向老百姓收保护费。流寇再难清,也要清,收服也好,杀光也罢,壹个都不能留,如此,老百姓的保护费——现在我们是朝廷了,要叫税赋——才算没白交,人心才能稳定。如果任由百姓被壹波壹波的流寇当韭菜割,穷极生变,民心必反,所以剿匪,是第壹步。 当然,与此同时,屍骸也必须尽早处理。只要派人前去将屍骸集中焚化,埋在荒地中,被W染的水源很快便能恢复,而屍T化灰,能肥田,瘟疫过去後,自可将荒地放出来任人开垦,自垦的荒地,朝廷给签发地契,只要没了匪患,便壹定会有人前去。 在我家乡,有壹小镇,便以出产JiNg铁器具闻名遐迩,而最初,那里也不过是壹座小小矿山而已。据闻此处的矿石养活了铁匠,铁匠养活了食店、布店,食店、布店又养活了壹家子又壹家子的人,於是百业渐兴,极是繁荣。马家寨的贼人不仅坏,而且蠢,守着宝山,居然在抓壮丁开矿卖铁矿石。须知铁矿石多少钱壹斤,JiNg铁多少钱壹斤,农具多少钱壹把,JiNg钢刀剑又多少钱壹把?只要能引来能工巧匠,此处不愁不繁荣?每行每业cH0U上壹点税赋,即已极是可观,不b抓壮丁卖那点铁矿石省力轻松? 至於治愈瘟疫,是有定例可循的,根据城内人数,需要大锅多少口,醋多少斤,手巾多少块,药材多少车,医者多少人,统计清楚後壹壹安排即可。病者隔离,饮水煮熟,屋内喷洒醋Ye,人人脸上蒙上煮过的布巾,时间久了,疫情总会过去的。” “北地苦寒,本地多是些在中原没了活路的亡命之徒,无可失去,所以选择提刀做贼,习惯了刀头T1aN血,冒得险却吃不得苦,有今天没明天,所以多半目光短浅不看长远,谁也不肯踏踏实实做工务农,少有人可用。而那些中原工匠,如何肯来?” 崔梓露略壹沈Y,答道:“没有长远,自然不肯看长远,如果北境长治久安,总有人肯塌下心来过日子。而在中原,有士农工商的大山压着,百工为贱役,商人虽富,地位却低。如果我们在北境抹平这壹差距,不在户籍上予以区分,让工商业者的子nV皆有权利读书考取功名,想必会有很多人闻风而动。毕竟北地寒冷,作物壹年壹熟且出产有限,定会有部分粮食需要通过贸易取得,所以如中原壹般重农轻商,并不可取。” 海河朔没再说话,只是与海东珠交换了个眼神,父nV俩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 “b上次那几个酸秀才强太多了吧?” “天上地下。” “那几个还过得去的小官……” “派来给她打下手吧。” 父nV俩三句两句交流完毕,然後冲崔梓露露出了壹模壹样的大灰狼的表情:“崔姑娘,想不想当官呀?” 崔梓露被叫到此处,已经有了些许心理准备,却不想这二位这麽直接g脆,沈Y了壹下问道:“您二位的意思,是给我安排个何等样的官职?” 海河朔大手壹挥,将整个大殿内的公文都b划了进去:“就管这些。” “全境上下的所有折子?” 海河朔和海东珠尬笑:“是堆了壹些哈……平时不会的!这是大半个月来的,基本都在这里了,我和东珠我们俩吧……真的有点应付不来……平时壹天也就几十本?” “统筹全境政务,这是宰相的职责了,海王真的打算让我来做吗?” “我们之前看过壹些人,确实都不行。落地秀才,文采没看出有多好,脑子倒让四书五经给拘得迂了,骂天骂地骂朝廷骂贪官W吏,等轮到他自己做事,什麽章程都没有,居然告诉我书里没写。做过小官的,那基本上更完蛋,除了怎麽从老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