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公子_第三章:踏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踏青 (第2/2页)

不吝赐教。”

    刘秉忠很快反应过来,李卓把苏登阁家大儿子给带来了,虽说此次踏青苏登阁也来了月湖亭,但左派大多会于揽月台处,清风宴也多是右派官员,李卓把左相之子带到清风园,真是......岂有此理,臭小子越来越会气人了!柳直哪会儿景安帝怎么没给他打死!还把他的贺礼给了苏家人!三皇子眼见是废了,要不换个苗栽吧,四皇子病弱,五皇子年幼,圣上啊!怎么就给老臣留了这么颗坏苗子,这么好的太阳,老臣心里凉飕飕的。

    即使心里很气,不知道苏登阁那个老狐狸的小狐狸儿子和三皇子牵扯上是想使什么坏,刘秉忠脸上的笑容还是很和蔼,眼角的褶子在笑容下抽搐道:“虎父无犬子,苏公子气质非凡,还请与老臣前往阁中一叙,殿下可愿同去?”

    李卓想回绝,但苏文锦先答谢了,且刘慎明很自然地推上了轮椅,和苏文锦交流起了诗词,仿佛相见恨晚一般,二人一答一问之间都开始称兄道弟了。似乎谁也不记得刚才刘秉忠还要撵他走。

    刘秉忠吩咐完阿忠去请苏登阁来清风园,便笑着对李卓道:“请吧,殿下。”

    李卓看着苏文锦的轮椅被推向清风阁,也只能顺着刘秉忠跟上去了。

    “殿下何时与苏大公子交好了?老臣甚是不解。”刘秉忠问道。

    李卓道:“本宫与和人来往你也要管?粤州水患处理好了吗?难怪吏部参你办事倦怠。”

    刘秉忠见李卓关心蝗灾和朝中事情,心中还是欣慰的,顺着他的话道:“水患一事虽关系重大,但粤州偏僻地荒,非粮草供应之地,已派遣陈侍郎携湘江粮米调度;吏部多萧苏子弟,与老臣素来不合,无事生非,殿下不可轻信。水患一事,殿下看法如何?”

    清风园杨柳依依,花丛簇簇,奇花异树,随处可见,微风阵阵,鸟鸣婉转;而两千公里外,无数人家家破人亡,洪水冲毁房屋,淹没土地,对于贫穷的百姓而言,田地房屋就是命,一场大水,淹了多少房屋,造就了多少流民。如此残酷惨淡之事,对于京城中的人而言,不过是饭后谈资,多数京中百姓上请京兵严看城门,切勿放流民进城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人和人之间差异的巨大,让生来富裕安定的人根本无法去共情那些困苦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房屋田产后该如何生存,比起考虑同胞的死亡痛苦,不如去勾栏听曲,瓦舍斗蛐自在快活。

    自然,对于生在京城中的万金之躯李卓而言,粤州水患也不过是他打发刘秉忠一时想起的敷衍之词罢了,粤州百姓的死活与他何干,只要昭明在一天,他就是昭明的皇子,天底下顶顶尊贵的人,皇室子弟,向来是视人命如草芥的。即使二哥装的再贤德,豫州赈灾时,他何曾出过州府,何曾断过rou糜,那点亲历亲为的假作派,不过是愚民争权罢了。

    于是,李卓道:“昭明百姓何其多,粤州水患何苦调湘江粮,天降水于粤州,便是粤州之灾,与湘江何干?与朝廷何干?与我何干?”

    刘秉忠心中一寒,李卓言及水患时表情漠然,似乎人命当真如蝼蚁般轻贱,薄情至此,当真是君王人选吗?

    刘秉忠正言道:“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仁德之君方能使社稷安稳,国富民强,殿下无视于粤州之灾,不怕粤州人反乎?”

    李卓笑道:“天道如此,粤州人反亦是天意,天要昭明亡,昭明不亡也亡,天要昭明昌,昭明不昌也昌。”

    刘秉忠道:“殿下,事在人为,古今千百年来,亡国之君无不是荒yin无道以致国破,而贤德仁义之君无不使国旺民安。”

    李卓不屑道:“刘相,成王败寇,于开国之君而言,前朝败者必然是寇,与仁义贤德有何干系?再说,我无意于江山社稷,黎明百姓,我只想做个混蛋王爷,二哥贤德,必然容得下我作乱。”

    刘秉忠小声道:“殿下,手足之情如何与父子之情相提并论,焚书案景安帝容得下你,二皇子未必容得下,殿下不为自身考虑,也请为贵妃娘娘着想。”

    李卓神色一寒道:“刘丞相今日话也太多了些吧。”

    刘秉忠恭敬劝道:“老臣一片苦心,望殿下明知,苏文锦乃苏家子,殿下还是远些他好。”

    李卓不予理会,快步甩开刘秉忠,追上前面被刘慎明推着的苏文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