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Zombie,Zombie,Zombie! (第2/2页)
白一件事,不是我决定了核研所的去留,而是我这个北栾人,正好争取到了核研所成为历史前的最后一个博士学生名额。如果你们不服,请拿出你们的在校成绩与我横向对b,再拿出你们的科研经历或是学生活动经验来与当年的我较量。不过遗憾的是,不管你们服不服,你们都不会拥有这仅此一个的名额了。” 坐在地上的人中有人逐渐按捺不住了,孟兰涧说的句句事实,但句句钻心。那人十指紧扣抓起草丛里的烂泥,眼睛里的怒火恨不能烧到孟兰涧身上,与她一决高下。 但,静坐示威,沉默才是最大的力量。 这些人既然从一开始就选择了静坐绝食的极端方式来示威,那么就是自己堵上了自己的嘴。 孟兰涧看他们,也如同看那人手上的烂泥一般。她不打算说教,只打算宣战。 “我看在场各位都是大学部二年级的学生。巧了,我也是博士二年级。核工院大学部的修业规定是四年,博士基础毕业年限,也是四年。如果各位顺利毕业,或许还有机会拿到印着核工院院徽的毕业证书,如果你们之中有人不幸b我孟兰涧晚毕业,不管你们是打算转学也好,退学也罢,核工院的行政效率可不会随着你们的延毕而降低。” “好了,说完了核研所的事,我这个北栾人还得再跟各位说几句关于核武的事。十九年前,南北两地签署核平条约,第一条是:绝对不允许双方以任何形式使用核武器。 第四条第一到三条细则中提到,双方应在公平示范前提下,保留各自核武器研发进度,并以防御为前提,不得违规进行试爆。请问各位有谁真正理解了核平条约的内容和含义?还是说,在各位眼里,核武器的研发好似你们期中期末的工业数学一样简单,各位都自诩潜力无限,可以轻松成为南麓的核武器专家? “恕我直言,在座各位今天的举动幼稚又恶劣,你们的好战宣言,不但中伤到了你们身边远赴南麓求学的北栾同学怀揣的赤忱博Ai之心,更是寒了南北两地盼望和平统一的人们的心。你们就读的南麓大学,是南麓最顶尖的综合型高校,你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南麓大学生的朝气与勇敢,但我现在只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匹夫之勇,却不曾看到一丝一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之义。” 崇明带着十二楼一g研究生赶来时,正好听到兰涧说的最后一段话。 草坪上除了静坐着的六七只鹌鹑,周围还站了里三层外三层本院各系,本校各系看热闹的学生。这些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正对着静坐学生破口大骂的孟兰涧身上。崇明看她一手放着音乐,一手举着大声公,目光坚定又冷静,周身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猛烈的磁场。 好似重粒子应用在临床治疗那般,能量瞬发的时刻,所有粒子都集中照S到肿瘤区域,JiNg准打击每一个癌细胞。 “你们这些孬种,根本就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有时间在这儿静坐,怎么不去参军入伍,守卫你们口口声声热Ai着的国家?” “What’sinyourhead,inyourhead!Zombie,Zombie,Zombie!” 音乐声轰鸣,有个学生终于被孟兰涧刺激得起身冲过来,想要对她动手。关邵霄早有防备地抬起手中的拖把棍,怒吼道:“我看你们谁敢过来?!” 关邵霄人高马大,平日里说话和气情绪稳定,从来都是不得罪人的X子,但若是在外面,任谁看了他的T型,都会被他的大块头震慑住。 一个人动了,其他人再坐着也没意义了。 那群人以为旁边都是来看热闹,甚至误以为实验室的硕博学长姐是来给他们加油助威的,仗着人多势众一头脑热要跟风冲过去围殴孟兰涧和关邵霄。 “我看你们谁敢动手?” 崇明一个挺身挡在了孟兰涧跟前。 崇明对大学部的学弟妹来说,是整个核研所甚至核工院的大师兄。薛享是系上最菜的老师,大学部的专业课很多都得他上,崇明是他的博后,经常帮他代课或者改作业,学生有问题也都是先找崇明,再找薛享。 他平日里虽然说话口吻温柔,个X低调随和,但惯常都是不苟言笑的威严相,眼下骤然提高音量一发话,吓得所有人都停了动作。 热血青年马阅和也被这群小兔崽子激起了怒火,越过崇明把来之前崇明给他的那本学生会行事记录本翻到最后一页,怒目圆瞪地指着领头那个高声呵斥道:“欧建斌!你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偷盖会章擅自举行示威活动,依照校规是要被退学的!” 领头那个本yu与崇明争辩,却被马阅和一句“偷盖会章”吓住了。 其他十二楼的研究生们,也纷纷站出来点名自家实验室的学弟妹,有的以导师的名义教育,有的直接拿人追问进度,这场在五点行政人员全T下班、教授们先后离开后,有预谋有针对地开启的静坐示威,最终以十二楼团结一致的研究生学长姐们,各显神通地收拾整顿了不自量力得连示威都撑不了一小时的大二学生,作为收尾。 因为他们所有人都知道,这群闹事的小鬼,根本不是冲两年前就宣布即将改制的核研所转型来的—— 很显然,他们剑指孟兰涧。 而孟兰涧,又怎会是自甘受辱的懦弱之徒? 她是那么的不幸,仅仅因为她是北栾人的身份,就要被一群毛都没有长齐的混球学生公开排挤。 但她又是那么的幸运,十二楼的每一位同学,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维护了她同为南麓大学核研所学生的尊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