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掌中金玉 (第1/2页)
吏部门前站了个人,身着青衫,头戴幕笠,远远望去如风吹细柳,身姿缥缈,如仙似幻。来人手中拿了块金镶玉的腰牌,花纹雕工细致考究,与主事道:"劳烦,我来查个人。" 主事新上任不久,尚未摸清宫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虽然不知此人来历,但此腰牌必定来历不小。腰牌正面的青玉上刻了一个“仁”字,正是当今圣上名讳。 主事心中掂量不定,只得暂且用双手将腰牌接过,恭敬道:"大人稍等,方才刑部的裴大人来了,也是为了查人。侍郎大人现下正忙着,待我通传一声。" "好。" 看上去倒是个好说话的。只见幕笠上下动了动,这人略一颔首后,就垂手站在原地。 主事连忙去找了崔侍郎。 崔侍郎方一见着这腰牌就站了起来,吩咐主事将人请进来,自己则拿着腰牌去找两位尚书。 腰牌不过巴掌大小,金箔包边,青玉作里,正面刻有当今圣上的名讳,乃御赐之物,可直接问三司涉六部,见物如见天子,曾是权臣毕疏之物。可后来少年天子渐渐长大,毕首府在朝中也越发如日中天,渐有僭越之嫌,此物被诸多大臣诟病,许久未曾再现于人前。 崔侍郎将腰牌仔细甄别,发现这块腰牌与毕首府那块略有不同。毕首府那块牌子背面刻了一朵腊梅,而此物背面刻了一株兰草。 崔侍郎进屋的时候,裴玉胳膊底下压着本旧官员名册,正和吏部尚书议事。崔侍郎见过两位大人后,将腰牌递到桌案上。 "哦呦。"吏部尚书眼中有些诧异,"倒是许久没见过的物件了。" 裴玉则将那块腰牌拿了起来,放在手中端详一番后,嗤笑一声,又扔回桌子上。 "赶紧的,把人请进来。"吏部尚书吩咐道。 进屋后瑟安就把幕笠摘了,对二位尚书大人行了礼:"见过二位大人。" "可不敢受谢公子如此大礼。"裴玉冷言道。他一路从前朝的小小狱卒走到如今的这个位置上来,想必是大费心力的。未到天命之年,却已经枯槁得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一张黑脸上堆出细褶,鬓发霜白,眼睛却是雪亮的,刀锋一样冷气逼人,像个在人间讨债的活阎王。 那腰牌分明是御赐之物,可在裴玉手里却不值一文。像给台上的小戏子丢铜板儿一样,他把腰牌丢到瑟安身上,冷嘲道:“连,民,都不算,却拿着官家物件儿,谢公子,你这又是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当年逼宫一事,也有裴玉推波助澜。当时,裴玉与禁军统领陈进林在暗中自成一派,等候时机,而时机正是毕疏为他们创造的。两拨人恰好都选中了晏昭仪生下的五皇子李仁,于是不谋而合,联合在朝廷不断施压下摇摇欲坠的江南都督府,围困中央,逼绍德帝禅位,令太子党伏诛。 可待景文帝登基后,几方势力在朝中又各成一派,鲜有交集。如今行事高调、权压朝野的只剩下了一个首府毕疏。 瑟安没理裴玉,仿佛听不同他的刻薄讥讽,更不认得那位谢公子。他甚至没再看那张老脸一眼,只对吏部尚书和颜悦色道:"此番前来,是想查个人。本想着自己翻一番官员册也就罢了,未曾想竟叨扰了大人。" "查人,查什么人?不如你说来给本官听听,说不定本官知道。"比起裴玉,吏部尚书看上去倒像个好脾气的,平日里隔三差五还会上玉京楼听琴。 当今圣上是晏家庶出长女晏风仪所生,而瑟安早年跟晏家嫡子晏锦麒相好的那点风流事更是整个京城都知道。晏锦麒死后,瑟安在大夫人的引荐下给晏锦麒的外甥做了琴夫子……皇上的舌根子没人敢嚼。但待皇上登基,他自请离宫,成了流言里大夫人豢养的面首。如今又被大夫人一脚踹开,不知道和什么阿猫阿狗搞到一起。 谁看了都觉得他下贱,又觉得可惜,那一手旷世琴音,竟然出自这样一个腌臜之人。没人知道他师从何处,吏部尚书也只知道他似乎姓谢,不知道和前朝被腰斩的太傅谢铮有没有关系,那谢铮也是琴中名手。 瑟安看不到别人心中所想,他只关心自己想要关心的事情:"说来倒是个少见的姓氏。此人姓怀,曾在甘肃一带当过差,后来又因立功,调回京城。" "啊……"吏部尚书的目光转移到裴玉身上,只见裴玉手边刚好放着一本小册子,"这倒是赶巧了,裴大人正在查的册子里正好有这么个人!" "你们查你们查。"一个铁面无情刑部尚书,一个手持御赐腰牌的皇家旧人,吏部尚书水端惯了,哪个都不想搭理,"本官突然想起还有要事未办,就不奉陪了。崔侍郎,崔侍郎啊,秋闱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吏部尚书的声音一路传远了。 瑟安向裴玉揖了个礼:"裴大人,请?" 裴玉没抬手,前臂依旧压在那本小册子上:"平白无故的,你查怀家俊做什么?" "替一个熟人了却夙愿。"瑟安道。 裴玉冷笑:"熟人?夙愿?你这是又委身在何人处了,这怀姓本就少见,据我所知,跟毕敏之有点渊源的,就那一个从甘肃提拔上来的半蛮人,怀翎!" "是。"见裴玉直接和自己挑明了,瑟安也不和他虚与委蛇,朝他笑了笑,用那种流连于秦楼楚馆,轻浮艳冶的笑容,"是我替怀翎查一查他母亲的心上人。" 裴玉那一双老出褶子的眼睛里有惊讶,有怀疑,更多是一种无可奈何,只能看着眼前人自甘堕落时恨铁不成钢的悲鸣难消。 "你真是越发不成规矩了。"这是在吏部,裴玉不好发难,"你如今这般,如何对得起谢夫子的在天之灵!" "谢夫子是何人?"瑟安眨了眨眼睛,目光在虚浮里,"我是晏家家奴,生母是秦淮河岸的琵琶伎。" "家奴用得上金镶玉,问三司,涉六部?"裴玉怒。 "这本是皇上尚未登基时,送给我和敏之的一样礼物,原没有这样的作用。"瑟安顿了顿,“不过景文初年诸事繁多,为了行事方便,再经旁人二三言语,倒平白多了些皇权在里面。” "你没有,毕敏之就没有吗?他把怀翎弄进宫里究竟想做什么,你不去亲自问毕敏之,反而来吏部自己查,甚至不惜用上这块牌子。”裴玉手指点着桌子,一字一句咬得清晰,“你也不知道他想做什么,或者,他也不会将自己的目的全告诉你。" "从你离宫的那一刻开始,你把自己的权力全部让度给了毕敏之,现下后悔了,是不是?" "裴大人……”瑟安露出无奈的神色,叫停了裴玉,“方才说了,我只是来查一查熟人母亲等了多年,却未等到的心上人。她被蛮人强暴,自绝于河水之中时,也不知心上人去了哪里,恐怕孤魂难安。" 裴玉终于把手拿开了,瑟安拿起册子,读到怀家俊后面几个字时,他心下了然:"……师衡涯旧部。" "师衡涯"三个字明显被人用手摸过,大概是指腹上带了汗,字迹都有些发黑模糊了。前朝第一大冤案,也是罪太子残害忠良的开端——西南总督师衡涯谋反一案,夏至收监,秋后问斩,涉事者上万。 "他是师衡涯旧部。"这名字被裴玉咬得有些凶狠,"当初被师衡涯的事情牵连了,没挺过去,死在了大牢里。怀家俊终生未娶,倒也不算辜负你那位熟人的母亲。" 瑟安合上了册子,起身欲行。 裴玉叫住他,难得没有像方才一样发火,有些疲惫:“如有机会,你劝毕敏之好自为之,否则……”裴玉顿了顿,轻声道,“皇上已经长大了,不再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