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回 李纪斋施恩章台柳 冯玉荒冷面讽玉郎 (第1/1页)
昨夜一场细雨过去,今晨路上少了腾起的灰尘,分外清净。李詹早早起来温书,放下书时,只见金乌抬头,方知已经过了一个时辰,搁下笔才觉得腹中有些饥饿,便和同住的举子打了招呼,打算上街去用些东西。 年初太子大婚,皇爷特加恩科,但考虑到举子们需要些时日温习,故而将春闱推到了四月中旬。 虽说如今方是二月,但李詹出身南地,与天京相隔甚远,故而早早便与同乡的冯典商议好了过来,在附近租了间闲屋,熟悉水土,也好温书。 “嗬,这样大风。”李詹甫一出门,一股凉风扎进来,忙回身又添了一个厚斗篷才放心出门去。 阳光在淡淡的云下愈发的泛白,平添几分萧索。 “呦,小先生今日来得晚了些,是温书忘了时辰?”小二一边与他搭话一边忙不迭把桌子收拾好,将有些漏风的棚子拉好,“对不住了先生,昨个儿又有一批考生到了,里面人已经满了,委屈您在外面就和片刻,待里头腾出地方儿来我立马告诉您。” “我今日穿的厚实,不必麻烦小二哥,今日还是一碗小米粥,三个茴香包子。” “好嘞!”小二应了,又从屋里拿出个小巧物件,塞到他手里:“您先拿着这袖炉暖手,稍等片刻粥饭便到。” 李詹低头看那袖炉,雕花描叶,又有诗句题上,当真漂亮精致,又想到那小二的殷勤模样,心下笑叹:天京店馆个个如此周到,难怪比南地还要贵上几分。 不多时,小二便端着粥饭上来了,掀开盖子,只见那包子屉下面是个铜盆大小的物什,腹下中空,搁着热水,水汽从里面蒸上来。 “外头凉,先生用时将这盖子盖上,凉的慢些。”小二殷勤将东西摆好了才道。 李詹连连道谢。 不过片刻,五脏庙祭毕,李詹擦完嘴,理好仪容刚要走,忽听咣当一声闷响,抬眼望去,竟是一个青衣少年晕倒在地上。 “先生您走……诶呦,我的好先生您这是作甚,”小二才出门就看见李詹要扶甚么东西,定睛一看,心道不好,忙死活将他扯住。 “小二哥你这是作甚?”李詹一个书生哪里拗得过日日搬米扛面的小二,如今被他拦住,心下恼怒,却也因着平日里性情温吞并未发作。 “先生不知,”小二凑过去,悄声说道:“您仔细看他装扮,这天京脚下规矩多,楼馆里能巴结上权贵的寥寥无几,巴结上了也不敢明目张胆着来,这些人平日里揽不上客,便学得这招,专骗外来书生商贾之同情,小则讹人钱财,大的勾得人家散尽家财,身虚体乏,家破人亡的也不少见。” 竟是个做相公的? 李詹再细看,只见那少年眉眼如画,纤弱细挑,削肩柳腰,宽大青袍衬得身形更加瘦削,面色苍白,唇无血色,连露出来的细腕上也是有数道红痕。 必是身子弱才晕倒了,这样仙童般漂亮的人物,怎会是坏人,思及此,他婉拒了小二的阻拦,上前欲将人扶起来。 店里事多,小二见他执拗,便也不劝了,当下便摇头走开。 李詹将人扶起来时方想到一事,纵然这少年长得再美再瘦,终究是成人身量,他一个书生扶起来略有些吃力。 正所谓瞌睡有人送枕头,他正愁着呢,抬眼便瞧见了一道颀长的人影,正是他那同乡,冯典冯玉荒。 “玉荒兄!可能来搭把手?”方才离得远尚不察觉,如今离得近了,才闻到这少年身上有股淡淡的香味,常人或许大都会觉得好闻,奈何李詹自小闻不得任何香味,当下便觉得鼻内发痒,连打了三五个喷嚏。 “纪斋?”冯典将青衣少年接过,横抱起来,留神瞥过袍角,少年未着亵裤,露出的细白腿上紫红一片,脚踝上正系着一条红绳。他眉间微蹙,不动声色将外袍拉了拉,遮过去。 “去南馆?”冯典问。 李詹这才后知后觉想起来害臊,拂了拂发烫的脸,声音也弱了些:“是……可是,玉荒兄,我不……” “那便跟上。”冯典疑惑地看他一眼,抬脚便走。 李詹连忙跟上,心道,他为甚么那样熟练? 秦楼楚馆之地到底不是光明正大的地方,没多长的距离却绕出了半城似的圈,转过最后一个街口,可算是见着影子了。 此街名曰五陵街,约摸二丈宽,取白乐天《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句,混个风雅。 入街头户便是一家书局,可一看那挂着的杨柳细腰貂蝉面半遮半露的仕女图,便知不是什么正经书局。 再就是二三小酒坊,主人家搬着个小板凳,袖手在柜台后打瞌,鼻尖被冷风吹得发红。 还有胭脂铺子,香膏铺子,其余没写着名字,李詹也不知究竟是做什么的。 眼前一栋三层的雕楼,匾上书“桃花苑”三字,正是大梁最大的一家青楼,檐上飘着数条彩绫,阵阵香气飘来,引得李詹连忙掩鼻。 “阿嚏!”他刚抬起头来,却被眼前场景吓了一跳,只见那街头尽处仍有一不过三尺余的窄巷,昏暗破败,与方才见到的高楼相差甚远,里面男女数人,各个面黄肌瘦,神色呆滞,坐在一条长板凳上,虽衣衫简陋,却也可以看出曾经相貌也是好看的。有两三人被人压在板凳上,青天白日,吟哦浪叫,不着寸缕,行那等苟且之事。 李詹忙转过脸去,真是不知羞耻! “那些曾经俱是这花楼与南馆的人,或是染了脏病,或是年纪大了,或是不服管教,都扔到这里自生自灭。”冯典面无表情,声色冷清地道出来。 李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这也太可怜了些……” 冯典不为所动,垂眸冷笑:“你当谁闲的发慌去作践他们,婊子无情,无非是从前让他们害惨了的客人罢了,该是报应。” 莫名其妙的被呛了数句,李詹细看冯典面色,只是冷硬了些,见他看过来,冷哼声,转头走向另一方。 怪哉,莫不是被哪个害过情伤? 那另一方便是南馆了,此地名叫竹里馆,仅一楼便霸占了半条街,雕梁画栋,漆金描彩,比方才的桃花苑富贵了十倍不止。 想也是了,大梁太祖曾下令:凡大梁官员,若有往返妓馆,丈六十于太乾殿,夜宿者削职两级,无可削者流十年。与妓馆众人相交者,罚俸半载。 如此重罚,是个胆小怕事的只怕规规矩矩,叫楼馆再赚不来银子。 可这世人总有大大的胆子,用着各式法子避开明面上的交锋。 竹里馆与桃花苑紧邻,均是楼馆,却有不同。桃花苑为女子,见客的有清倌红倌之分,竹里馆为男子,名为伶人,实际却做着皮rou生意。 若论起分别,最大的便在户籍上。小倌为乐籍一支,多为家传,少数是重罪逆臣之后,不可更改,便是赎身也是乐籍,任人转卖,子子孙孙不可参加科举。而桃花苑的姑娘们,是娼籍,赎身之后行商坐贾,或是嫁人,与旁人无异。 律典中道“不可往返妓馆”,这里可就有学问了。所谓妓馆,里面自然是妓,乐籍的小倌怎么能叫妓呢? 因此,桃花苑伺候的多是贩夫走卒,最多也就是个富商大贾,而竹里馆却是朝廷大员都伺候过不少。 只是南馆地位暧昧,平日里众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罢了,绣衣监若是想罗织罪名,流连南馆也要算进往来妓馆里去。 话说回来,镇日里和朝廷大员相交,也难怪南馆有钱。 他正想着,门口便到了,只见一碧衣人倚在窗上,半披着头发,一手拿着银剪子修花枝,一手撂在膝上,哼着难听的调子。 欲知后事,且看下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