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孤灯醉客散,梦落春难归 (第1/1页)
清河三十八年,盛京城一处名叫醉欢颜的南风馆。 “荀哥哥,姜郎官来了。”阿着走进门说道。 一只手伸出来撩开床边垂下的帐慢,阿春听见他咳了几声,说:“不见,就说我、我……该咳,直接告诉他吧。” 帐幔再次合上,荀春寄跌回床上,下体难熬的痛让他冷汗连连,昨晚的恩客有些怪癖,他是被抬出来的,且今天早上就发了高烧。他看着自己身体上一片片的青紫,眼泪洇湿鬓发。 本来,姜丰的到来是他每天都在期盼的,可现在…… 人一生病,就总爱想一些有的没的,荀春寄的眼泪流啊流,似要将他这二十七年的辛酸与苦楚流尽。 清河三十年,荀家家主及主事一干人等被杀头,荀家妇幼及未成年男丁贬为奴。昭令一出,荀春寄从世家权贵子弟论为奴隶,背上的奴印让他成为供人随意打量摸看的牲口。十九岁的他被辗转卖到醉欢颜,到如今八年了。 八年间欣喜的事几乎没有,遇到姜丰的好运可能是数不尽践蹋和凌辱换来的。二十三岁时节和姜梦植相知相熟,此后四年间,他们轩下听雨、品茶执棋、商论国家大事与民间俗趣,也醉过闹过,姜梦植也像他的恩客们一样闹过他,但他,有的只是欣喜与满足。 好似只有这样,姜丰他才不会轻易离开。 想到这里,荀春寄笑了笑,姜丰和他的那些恩客是不样的,他给自己的是漫漫长夜里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 吱呀一声,门再次被推开。荀春寄问,“他走了吗?” “走了。” 荀春寄叹了口气,想:让他走他还真就走了。 “姜郎官给荀哥哥带了西街的麦芽糖,还留下一封信。” 荀春寄接过信打开,只见上书廖廖几言:今日之事,我知你所想,但我所愿之事,你定亦知。你可以多相信我一些。 阿春拉开厚重的窗帘,大片天光倾泻进来,沉黑的屋舍瞬间变得亮堂。 姜丰站在街角,往荀春寄所在的方向望,聊以念想付相思。 乘着马车返回家,7岁的儿子姜涵说宫里的公公来家里了,正在堂前等候父亲。 当今圣上龙体年迈,已有将去之势。京中政局波云诡谲,皇子们也不再顾忌脸面,不再佯装兄友弟恭,炮火已摆到了明处。 姜丰是皇帝身边近臣,翰林出身的他常常代笔拟奏折,以后定是要入阁的,所以也成了各位皇子夺权的一块铺路石,他一直兢兢业业,做个纯臣。 如今的形势,皇帝怕是不行了。 姜家人口简单,只有姜涵和其祖母及一些下人,他交代说要是三天后他还没回来,就出京吧。 宫门的守卫异常严格,通往宣和殿的路上几乎没有人。白日的紫禁城如同枯坟,吊着数不尽的枉死鬼、冤死鬼。 第二日夜,荀春寄高烧仍未退去,下体的伤又发了炎,在这燥热异常的天气里,怕是要走了。 馆里的mama经历的事情多了,他靠着墙对阿春说:“他要是有什么想做的,尽力满足他,出去走走也比烂在这里好。” “阿春。” 阿春听见荀春寄叫他,急忙进屋,便看到他跌落在地,未束的头发披在身后,还是很美,却没他笑的时候好看。 “笔,拿纸笔来。” 荀春寄坐在地上写着,“梦植,来见我吧。” 因为高热,他的身体发抖,胳膊几乎握不住笔,墨团污了字迹。 他没劲重写了,“去……交给姜丰。” 说完便无力地靠在床沿上,眼皮沉重合上,手里攥着之前姜丰给他的几句话。 不知过了多长时辰,阿春喘着气地进来,“荀哥哥,姜大人进宫了还没回来。” 荀春寄费力地睁开眼说:“算了,以后……要是能再见的话。” 不待他说完,咳嗽便顶上咽喉,他竭力压下,说:“我要是死了,记得把我的小老虎烧给我。” 阿春看向那个纸灯,灯纸已泛黄,骨架也快要烂了,小老虎在这儿待了四了。 “……” 夜幕高高挂起,悬起一片灯火阑珊,闹市的声音越过窗户传进来。红尘平凡,人间热闹。 荀春寄嘴里含着一块麦芽糖,甜丝丝的味道让他想起四年前的上元佳节,比这热闹很多。 清河三十四年,正月十五的街市上火树银花,彩烛绚烂。卖灯笼的、放河灯的、猜灯谜的,人堆里炸起一连串笑闹声。 荀春寄对此无甚兴趣,出来也只是躲馆里的客人,他不愿与其他人讨论“哪个胭脂更红,哪个簪子更漂亮”,就自己一人闲逛。 十六岁下场的他便得了解元,因此看不起街边的迷底。但却注意到一个人,那人士人打扮,浑身的气质不会是刚出茅庐的学子具有的,但也不是世家子弟。 荀春寄走上前去,见那人好似正和一谜底较劲,他略一思索,便脱口而出。 姜丰回眸看他,眼中藏不住的赞叹,他说,“能否请问郎官名何?” 他退后几步,低下眼,“当不得,我不过为奴。” 他见姜丰笑了笑,听见他说,“我叫姜丰,字梦植,你呢?” “荀春寄,无字。” 荀春寄告诉姜丰他是东街南风馆的一个小倌。经年累月里,他对这个身份的厌恶让他 不敢开口明言。告诉一个人他从未想过,只想独自掩盖最丑陋的心迹。 可能,是今晚太热闹了吧。 “春寄,这个给你。”姜丰把赢来的灯递给他,“这个小猫多好看。” “这是寅虎,不是猫。” 他们提着小老虎去放灯,一盏盏灯飞上天空,明河万里,如天宫洒下光辉。 姜丰停下笔,侧头说:“春寄,求个愿吧。” “想求的太多了,写不下。”荀春寄仰头望着万千升空的纸灯。 姜丰看着他,片刻说:“荀春寄,徇私舞弊之事,罪不容诛,但那和你没关系。” “没……没关系吗?可我姓荀。” 不待姜丰回答,他便又问“你是怎么知道我的?” “我是清河三十年的考生。” 他想到那年从纠察到重考的艰难,很多举子等不到个结局,便放弃了,也有很多人踏破皇城门路,只求一个公平。 荀春寄对姜丰说“受累了。” 他见姜丰对他抱以一笑,“你也是。” 荀春寄睁开眼,看小老虎,看姜梦植的信,也看窗外的灯火。他慢慢闭上眼睛,想“要是早点遇见就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