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迷情_第二十一章 不要龙血只要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不要龙血只要汤 (第2/2页)



    林熙仁到外面给人出诊,具介屎看到了她,笑着咬牙悄悄地说道:“好个大夫,居然开始卖酒,抢我的生意!”

    林熙仁低声笑道:“大姐,你反正没有酒卖,德三大叔一定要喝,我也只好给他一点。大姐,你的大锅里今天还在煮酱汤吗?”

    具介屎“哼”了一声:“不做怎么办呢?我可是比不得那些两班大人,他们反正坐在家里面,就会有官府的俸禄啦,地里的租子啦,骨碌骨碌地滚到他们口袋里,我可有什么呢?既没有俸禄田,也没有柴山,不靠着开门做生意,我吃饭的钱从哪里来?求雨啊,求雨啊,天不下雨,地里庄稼不生长,大家是没法吃饭,可是我如果不开张卖酱汤,也是吃不上饭,所以就开门吧,想来也没人到我们猪坂桥来查。而且还有绿序啊,她家里有三张嘴,不开工怎么办呢?绿序在一旁,睁大圆圆的眼睛,连连点头现在就盼望阿雁快一点长大,去当府兵,就也能有田地了,哪怕只有三结五结也是好的。好了,我知道你也有事,快去忙吧,不和你说了。”

    林熙仁笑了笑,提着医药箱快步离去了。

    具介屎谈到的,正是高丽特有的田柴科,林熙仁来到这里三年时间,对高丽的各种制度也了解了一些,晓得田柴科就是一定程度的土地国有化,高丽的官员根据品级,有一定数额的职务土地,分为种植粮食的田地,和提供柴木的山林,合起来叫做“田柴科”,高丽的土地面积是按照“结”来计算,一“结”的周长为三十三“步”,一“步”是六尺,一尺是十分,一分为六寸,大约一结算下来,是二百平米左右,而当今根据制度,最高等的官员,田一百结,柴五十结,这个是文宗时候改定的,之前的规格比这要高一些。

    另外府兵也有田地,从二十到六十,服役期间国家分配田地,倘若府兵死去,妻子没有儿子,就给妻子口分田,用以维持基本生活,阿雁将来如果真的能当府兵,就是有田地的,家中的生活能够得以改善,不过阿雁今年才十岁┓′?┏

    就这样到了月底,终于下了一场大雨,从早上就开始下,豆大的雨点从空中落下来,林熙仁早上开了门,站在屋檐下望着外面,暗道:“谢天谢地,总算是下雨了。”

    又过了一会儿,远远地望见笔直的白色雨线之中,一个人撑着伞走来了,是金精丽,林熙仁连忙拿了一个桶来,放在门口:“精丽,伞就放在这里吧。”

    金精丽把雨伞倒着放在了里面,确实需要一只桶,否则这里面都是泥土地,伞上的雨水滴落在上面,就会成为一个小泥洼,即使是木板地面,受潮也容易变形。

    林熙仁又笑道:“这么大的雨,还以为你会晚些来,看看,衣衫都湿了,我这里有两件衣服,你快换上吧。”

    林熙仁拿来了干燥的白纻袍,给金精丽替换身上的衣服,她现在是真的很喜欢高丽的这种白纻袍,看起来很像是医生的白大褂,尤其是崭新的白袍,雪白雪白,穿着走来走去,就好像二十一世纪走在医院里。

    金精丽笑着道谢:“麻烦熙仁姐。虽然雨有些大,还是惦记医馆这边,想着即使是这样的雨天,也可能有病人要出诊的,况且方才走在雨里,并不感觉不便,虽然雨水打在身上是冷的,可是心里是欢喜的,终于下雨了啊,这样大的一场雨,田地一定湿透了吧?”

    林熙仁:虽然如此,可是来得有点太晚了。

    两个人坐在窗前,开着窗子,风这个时候小了一些,不再将雨水扫进屋子里,于是就可以享受凉爽的风和清新的空气,终于不再是那样燠热的天气,之前干旱燥热,让人心情烦躁,又担忧物价,实在焦灼得很,现在可好了,无论如何雨总算是降下来了,身上不再是黏腻腻一层汗,林熙仁望着窗外,很是畅快,这种时候只要不出去,坐在屋子里是很开心的。

    金精丽很快摊开一本书,伏在桌上看着,林熙仁见她又在读书,便点起蜡烛来。

    金精丽笑道:“熙仁姐,不必了,费蜡烛,有外面的日光,够我看书了。”

    林熙仁摇头:“天上云层那么厚,哪有多少阳光?精丽啊,我们当大夫的,眼睛很宝贵的。”望闻问切呢!

    虽然是白天,不过因为是雨天,光线仍然偏暗,林熙仁自己暂时不想读书,但不想让金精丽累坏眼睛,哪怕不是为了做医生,好视力也是很重要的。

    金精丽笑了一笑,低下头继续看书,她看的是什么书呢?孙思邈的《千金方》。

    如今医馆在猪坂桥渐渐有了一点名气,收入增多,除了维持生活开销,还有了一些盈余,这些利润除了添加设备,就用来买书,前不久购入一部《千金方》,作为诊所图书馆藏书。

    这可是大部头了,金精丽原本的《伤寒论》,里面记载方剂三百多条,《千金方》是超过它十倍的数量,记载五千多个药方,厚厚的三十大本啊,慢慢看吧。

    金精丽自从得到了这部书,便一头扎了进去,结婚等待期都用来专心钻研医术,她自己曾经说过:“早就想读这部书,如今终于看到了,这两年我也不再会感到急迫,正可以好好安心地读书。”

    林熙仁一听,这可挺好,精丽还是蛮想得开的,很能够转弯,虽然是失望,但没有一味哀怨,已经将精神转移到医学方面。

    那些书林熙仁有时也读一读,虽然对治疗方法多有疑问,不过看看那些症状描述还是挺有趣的,林熙仁觉得,比四书五经朱子大全之类有意思多了,可惜徐九彦的藏书多是经史类,少有技术方面的书籍,否则金精丽早就可以借来看了。

    果然如同所料,虽然下了这一场大雨,缓解旱情,然而物价仍然迅速升高,一匹布只能换两斗米,于是六月里,开京城中发了有备仓的粟米,又叫做黄谷米,平抑物价。

    就在这个时候,元国传来命令,要高丽派遣军队到中原协助征讨红巾军,市井流传许多中原红巾军的名号,比如韩山童、刘福通、关先生、沙刘、张士诚之类。

    裴善实很有些忧心忡忡,问林熙仁:“熙仁啊,你从前在北界,听到过这些人的名字吗?”

    林熙仁点头:“韩山童刘福通张士诚我都听见过,韩咬儿是谁,实在不知道。”

    本能地想起了韩林儿,但是一想这时候韩林儿还没有登场,或许年纪还小,要等他老子死了之后,过几年才轮到他,韩林儿的部属朱元璋,未来会建立明王朝。

    另外还有什么沙刘、关先生之类,听着很像江湖诨号。

    这就是《霜花店》里面高丽派兵去元国作战啊,情节已经进展到这里了。

    从高丽本土调去的军队是两千多人,就这两千军队,军需物资不够,没有足够的马,所以到处找马,让两班和僧侣出马匹,军人们平价购买,这还是公平交易,可是有一些强横的军官,干脆就在平民之中抢马,或者压低价格购买,元国设在这里的征东行省虽然屡次下令禁止,然而都止不住这种势头。

    林熙仁和金精丽坐在医馆里就说:

    “幸好我们还没有那样的财力添置马匹,否则给人白拿了去,多心疼呢。”

    征兵又不是没给钱,元国不是送了六万锭宝钞来吗?为什么就不肯用钱来好好地买马?

    金精丽抿嘴笑着:“这还是好的,倘若更加乱起来,连文班的大人家中都免不了呢。”

    “啊,怎么一回事?”

    金精丽便给她解说:“当年庚癸之乱,武班夺文班的宅邸,只有一个叫朴冲的人,恪守本分,没有那样干。”

    然后又解释什么是“庚癸之乱”,“就是毅宗大王的时候,郑仲夫作乱啊。”

    林熙仁的感想是:“高丽的历史啊,我要找几本书好好看一看。”

    然后又说:“那些人究竟什么时候去元国?老天保佑,让他们赶快走了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