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第2/2页)
就坐,可临到头却又突兀地问了一句, “不知臣进献的贺礼,可合太后心意?” “端王送的妆奁精巧无比,我十分喜欢。” 外朝内廷所进献的贺礼数不胜数花样繁多,姜似锦自然没有心力一一过目,多数由扶珠记录收纳,但重臣贵戚送的礼,姜似锦就会格外留心。 他记得梁晟送的是一个错金卷草纹紫檀木妆奁,妆奁上下左右被分成四排十六格,每个格子只消轻轻按下,就会自动伸出,再按一下,又能主动缩回,用来存放首饰再合适不过。这小玩意儿虽不是什么稀世奇珍,倒也别有一番巧思,姜似锦说他十分喜欢倒也不全是恭维之语。 “甚好。” 得到肯定答复,梁晟好似满意一般,终于回身入席就坐。 接下来,轮到的是文官之首沈从易。他是守礼之人,言行举止都可勘为众臣模范,自然不会无端问些容易节外生枝的话,简单敬酒后便要退下,还是姜似锦主动说了句, “沈相送的《陇右风物录》我很喜欢,这是孤本吧,难为沈相还能找到。” 没错,姜似锦的生辰,沈从易送了一套书作为贺礼。 这到不是沈从易敷衍,《陇右风物录》由百年之前的一个游侠写就,因为年代久远原本早已散佚,唯一流传的一套抄录刻本也不知所踪。姜似锦曾在某次延英殿议事时简单提起过,谁知沈从易还真上了心,找到了这套孤本。 “太后枕经籍书,笔耕不辍,为天下士人学子垂范,能为太后寻来所需书籍,是臣之幸。” 沈从易这话自是带了恭维之意,他不过随口一说,姜似锦也只随意一听,他见人无意寒暄,便也挥挥手放人离开。 而沈从易之后,接续上来的则是李鸿岳。 透过珠帘之间的孔隙,姜似锦隐约看到一个的挺拔身影渐渐走近,比之四年以前,这人身量好像又拔高了不少。 可随着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姜似锦心中却陡然生出一股慌张之意来。 李鸿岳回京不来见他,他心中有怨,可真正离得近了,要说话了,竟有一种近乡情怯的复杂感觉。 李鸿岳最终在垂幕之前站定,他姿态飒然地掀袍行礼,清朗的声音也透过珠帘传到姜似锦的耳边, “臣李鸿岳,恭请太后圣安。” “建武将军...不必多礼,”姜似锦的声音有些颤抖,他想尽量平静地同李鸿岳对话,可曾经共处的回忆却忽然如潮水一般涌进脑中,叫他招架不及,不由自主地关心起李鸿岳这些年的经历, “细细算来,将军驻扎北境已四载有余,这些年将军过得可还算好?” “蒙天恩庇佑,臣一切安好。” “如是甚好,甚好。” 宽大的袍袖之下,姜似锦正无措地捻搓着手指,他心里有许多话想问,还未及说出口,李鸿岳却已从一旁的太监手中接过酒盏,向他祝起寿来,那些祝寿词左右不过是些套话,他是在摆明态度不想同姜似锦多说话。 姜似锦心中黯然,面上却还要波澜不惊地回应。 一来一回间,两人竟真疏离得像那等离心离德的君臣一般,客套而陌生。 望着李鸿岳毫不留恋的折返身影,姜似锦喉间抑制不住地涌起一股酸涩,心底也止不住地叹息起来。 说到底是他对不起李鸿岳,所以李鸿岳对他的无视,对他的漠然都是他应得的。 只是经过这么一遭,姜似锦的宴饮兴致可谓大打折扣,他又勉力接见了几个重臣,而后便以醉酒不适为由,回了长安殿。 甫地一进殿,姜似锦便褪下了一身沉重的锦衣华服,他坐在妆奁之前愣神半晌,任由扶珠为他解下满头珠翠,脑海中还在不断回想方才仙居殿中李鸿岳的一举一动,再抬眼间却与铜镜之中的自己对上了视线。 镜中人朱唇黛眉,纵然少了金簪步摇的陪衬,却又多出一份清爽飒然来。 已经多久没有穿过男装了? 该有六年了。 他穿书已有六年,时间已经很久了,可好像他待的时间越久,就越身不由己,也越不得自由。 姜似锦望着镜中的自己,突然没由来地感到一丝厌倦。 厌倦无趣而又步步凶险的宫廷生活,厌倦为了保全性命而不得不男扮女装的拘束。 不知想到了什么,他忽然唤到,“扶珠。” “奴婢在。” “你命人去备好热水,我要沐浴。另外,给我准备一身禁卫服。” “奴婢领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